前言:大家好我是陳飛杰,我來自香港。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在泛家居領域已從業28年,這28年也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家居家具行業的整體進步,期間有機遇亦有挑戰。近幾年消費者對家居家具產品的品質需求越來越高,同時也越發注重個性化情緒化體驗,這對整個行業從設計研發到終端零售等一系列戰略規劃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這是一個產品為王、模式制勝的時代,期待泛家居行業在各位共同努力下更有活力與創造力!
陳飛杰談泛家居品牌戰略及實施 ——用“五覺”和定位打造值錢的泛家居品牌
很多家居行業的企業家會問我哪些品牌的專賣店在設計上做的比較好,或者說在為眾多國內一線家居品牌進行設計后哪個項目是我認為最滿意的。其實,一個有價值的家居品牌專賣店在設計上需包含“五覺”,即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和味覺。
品牌專賣店的“五覺”設計
一、視覺
1.品牌專賣店的門頭必須具有吸引力和價值感
行業內談到的轉化率、坪效、話術、消費方式等一切源頭在于怎么讓消費者進店。競爭的根源是比較,現今市場品牌集中度相對較高,能拉動品牌價值的門頭是一切專賣店戰略的緣由。我會建議企業至少保留門頭五年不變,和VI一樣,過于頻繁的形象變更會讓消費者不認識你的品牌,長時間不變的外立面形象對企業的品牌塑造有極大的價值提升。
2.整體空間視覺的把控
中國的市場有一個特點,即產品開發的依據由風格作為導向,行業對產品的風格規律趨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產品整體視覺的把控。室內空間的打造上應該去風格化,能夠符合更多風格化產品的空間運用而非狹隘的只服務于一個系列的產品。頻繁的更換室內空間的裝飾會造成不必要的成本上升,時間成本和資金投入成本也會加大。另外,應著眼于如何提升一款產品結合空間能長時間存在于市場上的能力,這樣才更加符合當前市場上的企業發展方向。
二、嗅覺
嗅覺是第二步要談到的,我們其實一直低估了鼻子的基因,人記憶最深刻的氣味一定是初戀身上的味道,第一次相擁那一刻的嗅覺記憶會伴隨終生。當然,品牌商能夠通過調香師平臺創建自己獨特的熏香系統是非常值得引入的。標準化的嗅覺體驗可以掩蓋新裝修的刺鼻氣味,也可以統一輸出標準。另外,推薦品牌商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氣味,例如烘培的香味,或者將咖啡店的咖啡末放到新風口,這樣才會更加符合生活體驗的需求。
三、聽覺
聽覺可不是簡單的播放背景音樂,作為設計師要保證整個專賣店中沒有多余的雜聲,比如地板吱吱的響聲、開門鉸鏈的聲音、瓷磚空鼓的聲音等,這類雜音是不能出現在專賣店。此外,在專業化和系統化服務提升的時代,容不得一點馬虎,背景音樂的選擇上,建議從兩端入手,選擇符合產品調性的音樂或者受眾群體在某一時間段更能接受的音樂。慕思在這一點上研發了特有的睡眠音樂,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四、觸覺
觸覺的標準是將產品和空間統一化,特別是高于1.1米的部分。在一個專賣店里,要保證所有的觸感都可靠而踏實,因為消費者不會把產品和空間分別對待。對于消費者來講,空間的陳設是他們所面對的第一次產品應用,所以要重視空間的觸感,甚至是那些看不見的地方。
五、味覺
最后一點是關于味覺的延展,相比用紙杯喝東西,玻璃杯更加值得推薦,因為它更生活化。相比常態的茶、咖啡等飲料,我更推薦用能夠代表品牌地域特點或獨特味覺記憶的飲品。
因此,要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專賣店系統,需立體化的進行規劃和嘗試,“五覺”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后期還有大量的工作內容需要執行。
定位的標準
我個人挺喜歡一句話:你認為自己是什么不重要,別人認為你是什么才重要。所以定位的出發點要從市場端開始,從行業品牌向消費者品牌轉換是大趨勢,定位的關系也更多的建立在消費者自身基礎之上。
當然定位的一切起點是從戶型開始,面積的大小,層高的區別,南北走向,開窗位置,是否通透等,都是對于產品體系轉向消費體系的重要定位標準。
下一步的定位是建立在消費者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之上。消費習慣的延展必須和行業的固有消費習慣做結合,不能跳出框架過度創新。精準的判斷和感知消費者生活習慣,在國內戶型定位的標準前提下,來調整消費空間和符合企業規模的產品結構。另外,生活方式不僅體現于其消費水平,生活層級,社會階層,性別,年齡等基礎數據,還需透徹思考,結合現今國內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生活價值理念的變化。整體的思考和研究實際消費群體與目標消費群體能引導品牌向更加清晰化的方向發展。